首页开始





本文开始

新闻发布

开发业内首创的封装型蓄电池系统
~受灾时可用作停电备用电源、平时可有效利用电力~

2012年10月16日

照片 封装型蓄电池系统 集装箱外观
封装型蓄电池系统 集装箱外观

本公司开发了有效控制蓄电池充放电的“封装型蓄电池系统”,并在本公司的横滨事业所开始了应用试验。“封装型蓄电池系统”在停电时可作为紧急电源来维持最低限度的电力设备的运行,平时,则可以实现电力的有效利用:电力峰值的削减及夜间电力的应用等。另外,通过与太阳能发电板连接,还可以对使用时段进行调整,并且用剩余发电电力进行充电。

计划在本公司设备中进行应用试验后,从今年年末起,开始向正在讨论灾害应对措施的公共团体、及系统厂商、开发商进行销售。

蓄电系统的必要性

自东日本大地震以后,作为发生灾害及计划停电时重要设备的运转维持对策、以及文化馆及学校等避难场所的电源确保对策,蓄电池的必要性已得到广泛认知。另一方面,该蓄电池除在紧急情况使用外,日常还可以在电力剩余时进行充电、在电力不足时进行放电,从而灵活地使用电力资源。例如:

削减电力峰值

  1. 在白天的峰值电力时段,仅释放超出协议电力以外部分的电力,从而抑制峰值电力;
  2. 在电力消耗量下降的夜间时段充电,以提高谷值电力消耗量;
  3. 在晴朗的假日等太阳能发电电力剩余的时段,将剩余电力为蓄电池充电。

通过这些功能来消除昼夜时段消耗电力的差额,实现供电设备的有效利用,从而提高设备投资效率,有望为整体地区经济作出贡献。另外,对于用户来说,削减峰值电力将直接削减基本电费,同时使用可以确保安全、令人放心的设备,还具备可以回收部分设备投资的优点。

此外,由于大量引入太阳能发电等自然能源,系统的不稳定性也是大家担心的问题,而作为消除这些不稳定因素的手段,使用蓄电池系统的必要性也已获得大家的广泛认知。

系统功能及规格

本公司开发了实现这些功能的“封装型蓄电池系统”。该系统将蓄电池及控制器等主要机器以组合的形式收纳在集装箱中,因而具有如下功能:

系统功能

项目 内容
停电时的备用电源 检测到停电及单独运转后,自动为重要设备供电。(注释1)
削减峰值电力 当30分钟的需求量(30分钟的用电量)超过规定值时,将自动供给相当于超出电力的电力,从而削减峰值电力。(注释2)
用作电源时,可以同时使用蓄电池和太阳能板或其中任意一种。
剩余电力、夜间电力的充电 将太阳能发电的剩余电力为蓄电池充电。另外,在比较便宜的夜间电力时段,由配电系统进行充电。
与太阳能发电连接 在与配电系统连接的状态下,可以将太阳能发电与蓄电池的输出端合并,向区域内的设备供给部分用电量。(注释3)
由于太阳能发电的电力变动的波可以转换为由蓄电池的放电电力,因而向设备供给的电力为稳定值。

(注释1)切换时会停电约10秒钟。对于电脑等不能够停电的机器,请另行设置UPS。Back to Main Content

(注释2)如果超出电量大于本产品的额定量,则可能超出协议电力。因而进行容量设计时,请考虑设备容量。Back to Main Content

(注释3)在本次的运用试验中未实施向系统的逆流。Back to Main Content

机器规格

项目 规格 备注
蓄电池 型式 FCP-1000(古河电池㈱制) 循环使用专用长寿命型
蓄电池种类 控制阀式固定型铅蓄电池  
能源容量 288kWh(10小时率)(注释4)  
最长备用时间 4.4小时(50kW 放电)(注释4)  
72小时(4kW 放电)(注释4)
换流器 输出电力方式 三相三线式 含单相二线式(AC100V、4kW)的
辅助输出。
额定输出 50kW、AC 200V(注释4)  
额定频率 50/60Hz  
额定输入
(太阳能发电)
50kW、 DC(注释5) 具有最大输出追踪功能
额定输入输出
(蓄电池)
50kW、 DC(注释6)  
充电方式 恒压恒流(注释7)  
变换效率 90%以上 蓄电池的充放电效率除外
室外箱体
(注释7)
外形 L(长):606cm
W(宽):244cm
H(高):266cm
20英尺集装箱
重量 15t(安装蓄电池) 除去蓄电池时为 5t

(注释4)如需其他容量规格的产品,请与我们另行协商。Back to Main Content

(注释5)该值为输入电力的最大额定值。不能输出超过交流输出的最大额定值。Back to Main Content

(注释6)铅蓄电池会自动恢复充电。Back to Main Content

(注释7)环境温度-10~40℃。如需在高温地区、低温地区使用,请另行协商。Back to Main Content

本系统咨询窗口

古河电气工业株式会社 智能电网新事业推进室 smartgrid@furukawa.co.jp

页的顶部

本文结束



Bound to Innovate

全页结束